欢迎访问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展示网站!今天是: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1. 1
  2. 2
  3. 3
  4. 4
  5. 5
协同创新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特色栏目 >> 协同创新中心 >> 阅读内容
物联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总结报告
栏目:协同创新中心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8-17 18:36:51 点击:

“物联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总结报告

一、基本情况(500-600字)

“物联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长江职业学院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之一,是一个以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应用型研究基地。2016年立项建设以来,学校拨款、自筹建设经费共计超过320万元,其中,用于基础建设近200万元,校企研发投入超过100万元。目前,“中心”拥有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物联网技术研发平台、小型工业机器人、智能无人机、嵌入式开发平台等具备二次研发功能的综合性系统设备12套;具有多功能数字存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等四合一高性能设备50台套。“中心”常驻校企工作人员7人,学生15名左右,开展教科研工作。战略合作企业4家,常态对口服务企业4家;合作高校2所,研究所1个。

“中心”兼具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创业孵化、服务专业建设等功能。经过3年的建设,“中心”在嵌入式技术、通信技术、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与企业共同研发智能化设备超过50台套,产生经济价值超过1000万元;“中心”充分发挥良好的实践条件和技术技能优势,有计划培养专业拔尖人才,“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多次获得国家奖、省级特等奖等荣誉;“中心”重视创新创业,通过技术指导、成果转化等方式,促进毕业生成功创业2家,技术支援毕业生企业2家;“中心”作为专业建设的一块改革试验田,在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方面给予了大量的参考和服务,2017年,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

二、主要做法(500-600字)

(一)政校行企四方协同,探索产教融合长效机制

建设期内,本协同创新中心立足武汉中国光谷,接受市科技局、汉阳区科技处等政府部门的政策指导,整合学校、兄弟院校智力资源,与汽车、光电子信息、通信等行业协会广泛接触,掌握区域物联网、汽车电子、光电子行业小微型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技术服务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横向项目承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输送等方式,提升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定期组织校企专家开展深入的专业建设、企业发展等多维度研讨,构建学校教、学、研,企业产、研、教相互交织的命运共同体,做到企业离不开,行业都认可。

“中心”先后出台了《长江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科研管理制度》、《长江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考核办法》、《长江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共享机制》《长江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办法》等制度和办法,确保产教融合的稳定高效运行。

(二)创新创业相辅相成,形成工学结合良性循环

建设期内,本协同创新中心每年结合 “中心”工作计划、企业实际需求,联合长江职业学院湖北省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面向师生发布5~8个应用型研究课题,鼓励在革新技术手段、提升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等方面不断开展创新研究,积累技术技能;针对优秀的创意、研究成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等创新创业类大赛,提升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方法。时机成熟的,帮助学生进行模拟路演,沙盘推演,直至正式注册成立企业。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学生成长的同时,也为中心带来了良好的企业资源。

(三)服务转化并驾齐驱,打造校企合作双赢局面

建设期内,本协同创新中心一方面通过技术服务企业,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制造、检测测试设备,提高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一方面,将 中心科研成果在企业进行转化,帮助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受益企业同时在企业捐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给予学校最大的便利。

(四)教赛训研多维创新,凝练知行合一育人理念

建设期内,本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发挥协同育人作用,探索丰富专业教学成果奖项目:教、赛、研立体互通教学模式,重点研究赛、训、研三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客观规律及相互作用。形成以教助赛、赛训结合、以赛促研、以研馈教的良性循环,沉淀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和模式。

三、取得成效(800-1000字)

(一)打造工匠精神,技术服务企业成果丰硕

建设期内,本协同创新中心先后受武汉显捷电子有限公司、南方因特空调有限公司、武汉世纪水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委托,完成技术服务企业、校企共同研发“物联网远程水位采集系统”、“伺服电机自动化检测台”、“鼓风机模块检测台”、“汽车空调面板视觉检测系统”、空调鼓风机PWM驱动器等综合性项目20余项;极大程度解了企业燃眉之急,为企业创造了巨大收益。其中,为武汉显捷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伺服电机自动化检测台”,因为技术手段先进,测试准确度和测试速度高,企业批量生产18台,在产线全面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中心基于该设备继续开展技术研究和积累,技术迭代已有3代,相关产品和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

(二)践行“双创”精神,指导孵化企业成效明显

建设期内,本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响应实践国家“双创”政策,将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紧密联合在一起。校内层面,支持条件成熟的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类权威赛事,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湖北省金奖1项、铜奖1项;获得“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1项;“中心”与专业毕业生保持良好的情感沟通和合作关系,指导创立科技公司1家,长期远程指导和技术服务毕业生企业3家。其中,“中心”走出的毕业生吴世福创立的深圳蓝川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与中心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校带来RFID隧道人员定位系统智能一卡通等横向项目多个,吸纳优秀毕业生10余人加入团队;毕业生黎清创立的深圳市联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定向招收“中心”优秀毕业生。

(三)创新人才培养,教赛训研模式作用突出

建设期内,本协同创新中心赛、训、研多维发力,服务教学。学生在技能竞赛中成绩突出,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奖2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奖3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多项。“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国家奖1项。世赛湖北省选拔赛一等奖1项,入选湖北省集训队。通过参与横向项目研究,“中心”学生大多在程序设计、电路设计、PCB设计等某一技能领域具备初步的研发实践能力。如16级学生赵禹,在本中心连续实践2年,达到了硬件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程序设计等领域中级工程师的水准,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完成南方因特空调有限公司结霜控制系统、蓝川科技有限公司RFID隧道人员定位系统,项目达到企业要求,通过验收,受到企业高度肯定。

 

 

更多
上一篇文章:物联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证明材料
下一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专业动态